欢迎浏览能华电源公司网站!
服务热线:0531-68684888
cvcf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维修保养 >

cvcf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

作者:   发布日期:2016-03-18 19:07   信息来源:http://www.jnnhdy.com/

    

cvcf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 (1)

2012-03-07 20:35:02 作者:田斌 张凯 康勇 来源:电源在线网

关键字:cvcf逆变器重复控制积分控制极点配置

1 引言

在电力电子装置中,以cvcf逆变器为核心的up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对其输出波形主要的技术要求包括低的稳态总谐波畸变率(thd)和快速的动态响应,由于非线性负载、pwm调制过程中的死区和逆变器系统本身的弱阻尼性等因素的影响,采用一般的闭环pwm控制效果不理想。本文以美国ti公司生产的tms320f240dsp为控制芯片,采用重复控制[1]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,采用引入积分控制[2]的极点配置[2]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,实验结果表明,本方案可以同时实现高品质的稳态和动态特性。

2 重复控制器设计

重复控制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控制理论中的内模原理[3],即如果希望控制系统对某一参考指令实现无静差跟踪,那么产生该参考指令的模型必须包含在稳定的闭环控制系统内部。图一是本系统采用的重复控制框图,以下对其各部分进行分析说明。

图1 离散域重复控制器框图

p(z)是逆变器的输入与输出的离散传函,是系统中的控制对象。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比lc滤波器的自然频率高得多,其动态特性主要由lc滤波器决定,通过建立系统状态方程获得p(z)。本系统中,l=0.88mh,c=60µf, 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为0.4ω,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都是10khz,推导出其离散传函为:

[1][2] [3] [4]

分享到: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

相关阅读

基于极点配置的400 hz 逆变电源系统设计2013-04-23

智能ups控制技术研究2012-03-05

采用电感电流内环的单相逆变器设计2012-01-17

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反孤岛策略的仿真研究2010-10-19

dc/dc变换器数字pid控制方法研究2010-03-03

编辑:冰封

本文引用地址:http://www.eeworld.com.cn/dygl/2012/0307/article_10624.html

[发表评论]

[加入收藏]

[告诉好友]

[打印本页]

[关闭窗口]

[返回顶部]

[rss订阅]

电子工程世界首页>>电源管理>>逆变器>>

cvcf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 (1)

2012-03-07 20:35:02 作者:田斌 张凯 康勇 来源:电源在线网

关键字:cvcf逆变器重复控制积分控制极点配置

1 引言

在电力电子装置中,以cvcf逆变器为核心的up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对其输出波形主要的技术要求包括低的稳态总谐波畸变率(thd)和快速的动态响应,由于非线性负载、pwm调制过程中的死区和逆变器系统本身的弱阻尼性等因素的影响,采用一般的闭环pwm控制效果不理想。本文以美国ti公司生产的tms320f240dsp为控制芯片,采用重复控制[1]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,采用引入积分控制[2]的极点配置[2]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,实验结果表明,本方案可以同时实现高品质的稳态和动态特性。

2 重复控制器设计

重复控制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控制理论中的内模原理[3],即如果希望控制系统对某一参考指令实现无静差跟踪,那么产生该参考指令的模型必须包含在稳定的闭环控制系统内部。图一是本系统采用的重复控制框图,以下对其各部分进行分析说明。

图1 离散域重复控制器框图

p(z)是逆变器的输入与输出的离散传函,是系统中的控制对象。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比lc滤波器的自然频率高得多,其动态特性主要由lc滤波器决定,通过建立系统状态方程获得p(z)。本系统中,l=0.88mh,c=60µf, 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为0.4ω,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都是10khz,推导出其离散传函为:

[1][2] [3] [4]

分享到: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

相关阅读

基于极点配置的400 hz 逆变电源系统设计2013-04-23

智能ups控制技术研究2012-03-05

采用电感电流内环的单相逆变器设计2012-01-17

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反孤岛策略的仿真研究2010-10-19

dc/dc变换器数字pid控制方法研究2010-03-03

编辑:冰封

本文引用地址:http://www.eeworld.com.cn/dygl/2012/0307/article_10624.html

[发表评论]

[加入收藏]

[告诉好友]

[打印本页]

[关闭窗口]

[返回顶部]

[rss订阅]

作出其伯德图如图2所示,可以看到逆变器存在一个谐振峰,阻尼比很小。

图2 逆变器p(z)的伯德图

图1中虚线框内为重复控制器的内模,n为一个周期内采样的次数。该内模实际上是一个周期延迟正反馈环节,只要输入信号是以基波周期重复出现,其输出就是对输入信号的逐周期累加。当q(z)取值为1,可视为以周期为步长的积分环节,可以达到无静差,但是给系统带来n个位于单位圆周的极点,使开环系统呈现临界振荡状态,本系统中q(z)取为0.95,以改善系统稳定性。

图1中重复控制器里包含有一个补偿器

其中滤波器s(z)由以下两部分构成

陷波滤波器s1(z)主要用于对消逆变器的谐振峰值,二阶滤波器s2(z)主要提供高频衰减。超前环节zk 补偿滤波器s(z)和控制对象p(z)总的相位滞后,kr 是重复控制增益。补偿器c(z) 要达到的目的是使校正后的对象中低频增益接近于1,而高频增益则尽快地降至-26db以下,同时系统在整个中低频段前向通道的总相移尽量小。取kr =0.9,zk =z5 ,作出c(z)p(z)的伯德图,如图3所示,可以看到设计符合要求。

图3 c(z)p(z)的伯德图

前向通道上串接的周期延迟环节z-n使控制动作延迟一个周期进行,即本周期检测到的误差信息在下一周期才开始影响控制量。引入周期延迟环节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含有超前环节zk,如果此系统要能够物理实现,必须有一延迟环节。

3 极点配置

重复控制有效的改善逆变器稳态性能,但动态响应欠佳。实际上,逆变器的自然动态特性之所以不好,最主要的原因是逆变器自身的阻尼太弱。对此,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状态反馈,进行极点配置,增加控制对象的阻尼。

图4是为单相逆变器的等效电路,逆变器空载时阻尼最小。因此,在实施极点配置时,假定逆变器处于空载(最恶劣的情况),配置极点时应注意逆变器带载以后阻尼比会变大。

图4 单相pwm逆变器模型

取电容电压vc和电容电流ic作为状态变量,pwm逆变器的空载模型为:

引入状态反馈

,其中r 是闭环系统参考指令,k是反馈增益阵,则闭环系统的状态方程变为:

将闭环极点配置在z域的0.74±0.3i点,此时系统自振荡频率ωn为4454rad/s(大致与lc滤波器截止频率相同);阻尼比ξ为0.5。图5(a)是系统的突加负载仿真波形,观察发现输出电压在突加瞬间跌落后不能完全回到原来的轨迹,而是有一个固有的静态误差。对反馈系统分析发现,电容电压vc 反馈相当于一个比例环节p,电容电流ic 反馈相当于一个微分环节d,都不能消除静态误差。因此,我们在控制系统中引入积分环节,把输出y的积分量和状态变量一起作为反馈量,假设这个新变量为xi,即

,原来的二阶系统变为了三阶系统

新增一个配置极点在z域的0.1,此时系统的突加负载仿真波形如图5(b)所示,我们可以看见原有的静态误差已经被消除。

图5 突加负载仿真对比

4 复合控制

综合以上两种控制方案构成整个控制系统,其中,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控制居于控制系统内层,其目的是通过重新配置极点来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。重复控制居于控制系统外层,其主要目的是减小非线性负载等因素造成的谐波失真。只要极点配置和重复控制单独作用时系统稳定,那么复合系统就是稳定的。

5实验结果

图6是极点配置系统带整流型非线性负载的波形,thd值为6.89%。图7是加上外层的重复控制后的非线性负载工作波形,负载电流峰值15a, thd值降为1.42%,分析电压频谱发现13次以下的谐波幅值有明显的衰减,这验证了重复控制的谐波抑制能力主要体现在中低频段。图8是复合系统突加5a的阻性负载电压波形,系统很快结束过渡过程,同时也基本消除了静态误差。

6 结论

本文分析了重复控制和极点配置两种控制方式在数字化cvcf逆变器中的应用,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和极点配置的复合控制策略。实验结果证明该策略使系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,而且易于实现,有一定的实用价值。

参考文献

1 ying yu tzou,rong shyang ou,meng yueh chang. high performance programmable ac power source with low harmonic distortion using dsp based repetitive control technique. ieee trans. power electronics, 1997, 12(4): 715-725.

2 gene f. franklin , j.david powell, abbas emami-

naeini,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, addison-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, inc., 1991.

3 b.a.francis,w.m.wonham,the internal model principle for linear multivariable regulators. appl. math. opt,vol2,no.2:170-194,1975.

关于我们

新闻中心

产品中心

服务支持

人力资源

联系我们